幾年前有媒體報導,在法國總共3萬名使用過PIP(poly implant prothese)假體隆胸的患者中,出現了8名癌症患者,其中1例死亡。為此法國政府建議所有患者取出PIP假體。但與法國相反,英國官方對使用PIP假體隆胸的4萬名英國女性表示,並非必須做假體取出手術。英國醫藥產品監管處(Medicines and Healthcare products Regulatory Agency,MHRA)聲稱,沒有證據表明PIP假體與引髮乳腺癌有關。 헤드셋 단독 특가 Sponsored by EPOS Gaming 有關PIP的消息一時間引起公眾對乳房假體安全性的高度關注。到底假體隆胸是不是會誘發癌症?與假體相比,自體隆胸是不是更安全? 矽膠隆胸致癌嗎? 對於矽膠假體隆胸術的長期安全性問題,曾引起不少爭論。早期的實驗表明,隆胸手術後,女性會有高水平的抗矽抗體IgG,表明矽膠具有抗原性,能刺激單核細胞增殖,導致局部慢性炎症。而醫學上一般認為,慢性異物性炎症有致瘤性,這就使人們擔心隆胸術會有致癌的危險。 但是,截止目前,並沒有任何研究找到證據證明隆胸和致癌之間存在因果關係。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有關矽凝膠假體包膜外層的聚胺基甲酸酯降解產物有潛在致癌性和假體置入大鼠體內發生肉瘤的報導就已引起人們對矽凝膠假體隆乳女性乳腺癌發生率的廣泛關注,開展了大規模流行病學研究以觀察矽凝膠假體隆乳術後繼髮乳腺癌的危險性。 Grinding Mill Equipment for limestone, gypsum Sponsored by Liming Heavy Industry 1992年Berkel等對加拿大阿爾伯特接受矽凝膠假體隆乳的11,676名婦女進行了回顧性調查,發現置入矽凝膠假體隆乳者的乳腺癌發病率比未置入假體的正常對照者的還低,推測接受隆乳的這些女性可能來自於乳腺癌低風險的人群,因此未表現出增加乳腺癌發生的風險。2005年Tindholdt等對5萬名採用矽凝膠假體隆乳和乳房重建的挪威女性進行回顧性調查研究後認為,雖有局部併發症存在,但沒有發現矽凝膠假體置入與乳腺癌和自身免疫缺陷發生相關的證據。 最近,Friis等的研究發現,矽凝膠假體隆乳的丹麥女性乳腺癌發病的風險小於該國的普通人群,而非黑素瘤皮膚癌發病的風險卻增加,但其原因尚不明,而且也未發現矽凝膠假體有致癌和延誤乳腺癌診斷的徵象。另外,Brisson等[4]對加拿大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1974-1989 年間接受雙側矽凝膠假體置入隆乳的24,558名女性與同期接受其他假體埋置整形治療的15,893名女性的乳腺癌發病率進行比較後發現,兩者的乳腺癌發病率相近,也未發現她們其他部位癌症發病風險增加的證據,從而認為矽凝膠假體隆乳並未增加乳腺癌發病的長期風險。 總之,目前無法證實矽凝膠假體埋置與乳腺癌的發生之間存在確切的因果關係,有待於進一步調查研究和臨床觀察。 假體破損怎麼辦? 為了使外觀與質地同正常乳房相似,早先的矽膠假體普遍使用液態矽膠。移植物破裂或假體內矽膠滲漏都可使液態矽膠出現在移植物附近及遠隔部位, 甚至進入血液,循環至身體其它部位。 為此,矽膠假體的生產廠商不斷改進生產工藝,力圖防止包膜破裂及假體內矽膠通過包膜滲漏,並且一度將假體內容物改為生理鹽水。但後來由於其存在易滲漏、易感染等缺點,已很少應用。目前,使用最廣的假體內容物仍是矽膠,但已由液態矽膠改為了不具有流動性的水凝膠。這樣,即使矽膠破裂,假體內容物也不會外流。 通常來說,正規廠家生產的假體破損率很低。目前國內普遍使用的進口乳房假體來自美國的公司,產品均通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認證。 對於法國貝麗公司生產的PIP假體,中國使用並不多,主要是由於其產品於2009年才開始進入我國。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統計,PIP假體從2009年開始引進我國,截止2012年1月5日,總計銷售該產品743隻,尚無不良事件和質量事故報告 。
本頁標籤:
|